新春走基层丨普通劳动者的“一年之计”
新春走基层丨普通劳动者的“一年之计”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伊始,各地各行各业陆续复工复产,大家铆足干劲,拼搏奉献,处处呈现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在埋头打拼的人群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众多非同寻常的“新姿态”:古装妆造师巧手妆扮游客,复刻旧时光;“非遗”传承者化身成主播,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新乡贤”返乡,为老百姓打开“精神粮仓”;“新农人”用新技术新业态,带领乡亲发展新型现代化高效农业……古老的中原大地上,一股股创新创造的新气息正扑面而来。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创新创造的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守正,也要创新;既要实干,也要突破。无论干什么,只要踏实肯干,勇于创新,努力突破自己,哪怕是突破一点点,就有可能拼出一片新天地,成就一番新事业。
甲辰龙年,万象更新,人们对未来更加充满期待。愿每一位普通劳动者振奋龙马精神,用拼搏实干+创新创造,书写昂扬向上新篇章,逐梦龙腾虎跃新时代。
2月15日,大年初六,在洛阳市老城区洛邑古城景区附近的洛邑公主汉服店内,化妆镜前,各式各样的化妆工具一应俱全,妆造师韩月婷正全神贯注,挥动着化妆刷,熟练地“描眉画鬓”。
化妆过程中,她还时不时地与顾客沟通妆造细节。短短20多分钟过后,刚进店门时还是普普通通的素人,一转身,就成了唐韵飘飘、花容月貌的“公主”。
洛邑公主汉服店老板雷志义介绍,鉴于去年洛阳汉服文化的持续火爆,今年春节,他们店里提前多招募了5名化妆师,增加到了12人。但蜂拥而至的游客量还是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期,每天预约人数超过上百人,从早上8点一开门就人不停手,能忙到凌晨1点多,根本忙不过来。“像韩月婷这样的熟练妆造师还是太缺了”。
说起如何结缘汉服妆造师,韩月婷一边忙着手里的工作,一边打开了话匣子。她打小就爱“臭美”,也喜欢化妆,尤其对汉服的妆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韩月婷购置了服装、头饰,利用业余时间对着镜子摸索着给自己化妆,每当画出一个满意的造型都让她欢喜不已。
韩月婷看到了洛阳汉服文化在全网的爆火出圈,街头衣袂飘飘、搭配亮眼妆造的汉服游客日渐增多,让她嗅到了洛阳汉服妆造行业的前景,梦想成为妆造师的小心愿也被悄然激活。
去年10月,韩月婷报名参加了老城区在南关街道工农社区开展的汉服培训班。培训班里,韩月婷是班里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加之自己有基础,同时自带道具、假发、饰品参加培训,课后她还主动与老师交流求教,最终在结业考试中,韩月婷获得班里的第一名。
结业当天,韩月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与培训班有一路之隔的洛邑古城周边汉服店找工作。凭借过硬的妆造技术,韩月婷当天就在洛邑公主汉服店顺利上岗。
通过动手实践和向店内同事学习,短短一个月,韩月婷就成了行家里手。今年元旦假期时,她成为店里的主力骨干,从最初一天画三五个,到春节期间最多的时候一天画20多个。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汉服妆造体验成为文旅消费的新场景,也推动了汉服妆造师、汉服设计师等新职业的出现。
据介绍,近年来,洛阳市老城区顺应时代需求,聚焦提技能、促就业,在原有汉服培训科目的基础上,重点打造汉服头饰、汉服表演、摄影等专业,形成全链条汉服行业培训体系,汉服相关产业带动辖区1万余人就业,让越来越多像韩月婷这样的妆造师吃上“文旅饭”。
“每次看到顾客对着镜子惊叹自己的变化时,就是我最满足的时刻。”韩月婷笑着对记者说B体育官网,她也会一直干下去,让这份传统的汉服之美得以传承和发扬。
“直播间的朋友们新年好,我们又见面了,祝大家龙年大吉!”2月16日,正月初七,晚上9点,易恒坐在直播镜头前,开始了龙年新春的首场直播。
伴随着悠扬的古琴声,富有磁性的男中音在直播间响起,沉默了7天的直播间活跃起来,粉丝们纷纷通过弹幕向易恒问好。作为一名全媒体运营师,他完成了从幕后操作到文化主播的转变,晚上9点至11点是他两年来雷打不动的开播时间。
当晚,在位于郑州市惠济区艺茂国际仓的梦回大宋文创中心工作室,记者见证了一名全媒体运营师的职业生活,感受了一位传统文化从业者的特别情怀。
易恒是汝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多年来专注于宋代美学,以宋人的斗茶、焚香、插花和挂画四大雅事发扬光大为己任,积极开发文创产品,还原宋代实用场景,努力让世界爱上中国传统文化。不过,他在创业中也发现,“非遗”受地域和传播等限制,与大众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距离,很多人甚至不知道。
如何拥抱“时代红利”,挖掘“非遗红利”?他在思考和探索中,注意到了“互联网+”的潜能,也关注到了“全媒体运营师”这个新职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内诞生许多新业态,催生出一批新职业,全媒体运营师是其中之一,2020年被收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在短视频、直播行业崛起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平台多样化发展的今天,全媒体运营师无疑已是众多行业必备的职业和技能。”易恒说,2021年,他在深耕传统文化的同时,掌握了数据分析、创意策划、视频制作、网络直播等技能,拿到了全媒体运营师职业证书。
掌握了新技能,提高了自身素质,他在“非遗”项目推广中更加得心应手,进而又依托互联网平台,开设直播间进行文化展演和带货,令汝瓷等“非遗”产品焕发出青春活力与光彩。他说,他已经在直播平台开播2年,收获了一大批喜欢宋代文化的粉丝,直播间的汝瓷、檀香等文创产品深受大家欢迎。随着直播次数的增多,易恒直播带货的销售额也是水涨船高。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直播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高效渠道,极大地拓宽了‘非遗’的传播边界和受众范围。”易恒说,传统文化从业者,一定要利用好传播媒介、新技术手段,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魅力,让文创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不到半个小时,直播间就吸引了大批网友关注。有粉丝问:“汝瓷有什么好呢?”易恒答复:“汝瓷造型庄重大方,古朴圆润,以玛瑙入釉,有着似玉非玉胜似玉之美。汝瓷器物面有蝉翼、冰裂、蟹爪纹开片,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扣声如馨,质感很好……”
易恒说,这些文案都是自己撰写,直播间的短视频也是自己拍摄制作。得益于全媒体运营技能,他已经掌握了互联网直播的“运作密码”,做起直播得心应手。
全媒体运营师这个职业听着新鲜又时髦,给众多年轻人的就业带来新希望。目前,易恒正在培训新员工,鼓励他们也向全媒体运营师靠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我们‘新农人’注入了强有力的‘兴奋剂’!”2月20日上午,记者慕名到鹿邑县卫真办事处谷堆洼村采访,正在组织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商议新一年工作的合作社负责人张万印兴奋地表示。
华恩种植专业合作社2015年注册成立,种植基地位于鹿邑县城区南两公里处;经营土地面积980亩,入户社员110户,辐射周边农户200多户;聘请专业技术人员2名,种植的阳光玫瑰葡萄、夏黑葡萄、金手指葡萄获得了绿色食品商标认证;注册了“缘来自然果”商标,成立了鹿邑自然果电子商务公司。
61岁的张万印说,他是农技专科学历,已从事农业种植15年,多次参加省、市、县等各级专业培训,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了企业管理能力。合作社成立之前,农户们各自为政,种植分散,技术含量不高,产量和收益也不理想。合作社成立后就大变样了。
“我们合作社的业务范围广,有农作物、果树、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种植销售,水果烘干保鲜、储存、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技推广服务,公司采用‘农业产业化+农民工人化+农业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设有办公室、冷库、机井、电力设施、节水滴管、病虫害防治等相关配套设施。合作社通过对水果市场前景的分析,采取多种渠道进行营销,如农超对接、建立城区农产品直营店、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等。”
张万印说,多年来,合作社建立了葡萄和梨产业的田园综合体。每年的5月份到10月份,园区内蔬香可掬,果香可闻,果园成了观光园,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张万印的田园综合体也成了当地热门的休闲旅游观光园。在2021年至2023年,每年生产的鲜果、蔬菜、油料作物等农产品300多吨,营业收入380多万元,实现盈余56万元。
“我们将继续响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惠农政策,大力发展新型现代化高效农业,带领乡亲们走共同富裕之路。”谈及今年的规划打算,张万印娓娓道来。
他打算抓住国家乡村全面振兴的机遇,再返租承包耕地200亩,力争实现营业收入400万元、盈余70万元。聘请专业经理人,引进专业人才队伍,完善生态旅游配套设施,推进农家宴、亲子研学、自然科普、认养果树、生态采摘等。
还要规划“一亩田”场地,配套物联网设施,采用“认养+自重+代管”模式,发展特色种植,结合果树种植和树下经济,让人们进得来、留得住、有收获。
在鹿邑县乃至全省各地乡村,众多像张万印这样的种田“老把式”正变身“新农人”,奋力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走,去‘幸福大讲堂’听课了!”每逢周五,吃过早饭,安阳县北郭乡武庄村村民薛爱香,就会边走边和邻居打招呼。
“幸福大讲堂”是武庄村文化活动中心每周五集中开展的活动,主要内容是传播孝善文化和文明新风,目前拥有30余名志愿者协助开展讲座、读书、表演等活动,深受村民欢迎。
初春时节,记者到武庄村采访,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提起“幸福大讲堂”的发起人——安阳市民刘付贵,刘付贵就出生在武庄村,是全村公认的“新乡贤”。
武庄村有近5000人,由于位置偏僻,加上之前村委会软弱瘫痪,治安一度混乱,各种纠纷不断,武庄村被戏称为“武装村”。
工作期间,刘付贵每次回老家,就会从母亲嘴里得知村里发生哪些烦心事——谁家儿媳不孝顺、谁家兄弟打架、谁家妯娌不给老人赡养费等等。听到这些,刘付贵心里很不是滋味。2014年,他从安阳市退休,便决定回村弘扬孝善文化。
起初,刘付贵把自家房屋改造成“道德讲堂”,坚持每周驱车40公里回老家,为村民讲解孝善文化。他结合自身的孝心孝行和弘扬孝善文化的实践,利用正反典型阐释孝道,让村民们逐渐对孝善文化有了理解。
村民赵爱秀是“幸福大讲堂”的志愿者。而在此之前,她还是文化水平低、迷信思想严重的农村妇女。这年,听说刘付贵在“幸福大讲堂”讲课,她和好姊妹李兰凤决定去看个稀罕。
“孝敬父母不仅是传统美德,更是子女应尽的义务。连父母都不孝敬,那子女又如何孝敬你呢?你孝敬老人,将来你老了,孩子也孝敬你。烧香拜佛跑千里,不如家中敬双亲!”刘付贵声音洪亮,娓娓道来。
“幸福大讲堂”一结束,赵爱秀便跑到刘付贵身旁:“刘老师,俺今后也想来听课!”刘付贵爽快地回答:“随时欢迎!”此后,赵爱秀和李兰凤成了“幸福大讲堂”的常客。
在刘付贵的影响下,民风不断向好。如今,许多村民都能将“村规民约”“规”等背下来,涌现出许多好婆婆、好媳妇、好少年。
“以前,俺喜欢打麻将。听了刘老师的课,俺不打麻将了。过去俺性格倔强,夫妻间常因为小事拌嘴,现在坏脾气改多了,婆媳关系也融洽了。”年轻媳妇张丽霞跟记者讲述了在“幸福大讲堂”听课带来的变化。
刘付贵还将孝善文化制成喷绘,贴在村里临街的墙上:“人生易老天难老,人到老来又变小。吃喝拉撒需人帮,行走坐卧需关照。咱们小时也如此,多亏爹娘费辛劳。”“婆媳闹,败家风,多理解,增感情。把儿媳,当亲生,多施爱,少纷争。”……这些喷绘,在潜移默化中浸润着村民的内心。“幸福大讲堂”成了老百姓家门口的“精神粮仓”。
如今,村里增添了许多新气象:讲究和谐的多了,搬弄是非的少了;孝敬老人的多了,慢待老人的少了;热心公益的多了,打牌的少了;红白喜事俭办的多了,铺张浪费的几乎没有了。2019年,武庄村被省文明办、省妇联命名为“河南省家风家教示范基地”。
“像刘付贵这样的新乡贤,对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确实起到了培根铸魂、助力赋能的作用。”北郭乡乡长姚靖慈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