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四届六次会议_邓雪霞等代表_关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建议(第1033号)
市四届六次会议_邓雪霞等代表_关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建议(第1033号)农产品品牌建设不仅是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方式, 而且是维护农产品市场秩序、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收入的提高, 农民收入的提高离不开农产品价格的提升。要想提升农产品价格, 就要激活农产品市场, 农产品市场的激活则需要创建农产品品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 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品牌创建和培育。农产品品牌建设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及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国外知名品牌农产品也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也给我市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市农产品企业必须树立品牌意识,
1、质量根源问题产品质量问题一直是相关管理部门和消费者最关注的, 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品质。我市山区县市居多, 农业收入仍占我市农民收入的主要部分, 农产品种植模式多以小农户种植为主, 由于受资金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 农产品的种植对农药和化肥等化学制品的依赖性仍比较大, 很多农户为了赶产量、赶时节而进行不科学、不规范种植生产, 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健康和农产品市场运行秩序。另外, 农村面积广阔、地形复杂多样、农产品种类繁多且地域气候差异性大,给生产种植活动的标准化、规模化及农业技术的规范化推广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产品品质良莠不齐。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 很难使农产品有创新性发展, 在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化、市场化和特色化等方面都很难有所突破和构成影响力, 从而给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品牌意识薄弱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观念的影响,当前许多农业生产者经营的核心仍然是农产品本身,品牌意识淡薄,而且品牌建设风险高、前期费用投入大,短期内难以显现效益,也是限制企业创新品牌的积极性原因,不仅制约了新品牌的产生,而且导致原品牌逐渐衰弱。由于存在部分农业生产经营者对标准化生产、品牌经营和商标注册等认识不足,农业标准化及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滞后、多头认证等诸多原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产品品牌的建设。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 人们开始利用先进生产技术模仿和生产热销产品,将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和命名,冒充其他具有同等概念的品牌型农产品,就是所谓的“山寨版”产品,误导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方向,另一方面,“特色”农产品的普遍化模糊了消费者的品牌概念,品牌效应不明显、标准化缺失,无形助长了假冒伪劣产品的盛行,给原本的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和特色品牌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威胁, 甚至造成破坏的不良后果。
3、加工包装滞后产品的最终环节是销售,在销售过程中,包装不仅起到消费者识别产品和方便的作用,而且可以借助包装本身的吸引力、质感和形象提升消费者的关注度。包装体现着产品品牌的形象,已经成为商品价值的重要指标。近几年,加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但日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农产品加工方面仍显滞后。首先表现在生产结构不合理:产量多和加工包装少比例失衡,原料的品质制约加工产品质量和产业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其次,加工生产规模小,农产品以小作坊方式加工生产居多,对普通农产品的加工层次低,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再次,多数产品都是以原材料模式出售,即使一些经过初级加工的产品,因加工粗糙,包装粗劣,给人以档次较低和质量不高的印象,从而直接影响到品牌的附加价值,也对品牌创建形成一定制约。实际上,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包装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促进和扩大产品销售的重要因素。
1、 创建品牌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产品的标志和形象信誉的体现,是企业的生命线。首先,产品的选择应着重突显原产地域间自然条件的差异,并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并生产品牌型农产品,要以市场为导向, 统筹特色农产品,推行“品牌”策略。有效融合本地文化,打造当地特色品牌,重视品牌内涵的挖掘和研究,形成独特的品牌特点,提高品牌的营销竞争优势。其次, 做好农产品的加工和包装,要设计好品牌标志, 品牌标志是展现品牌个性和形象的一种符号, 起到方便消费者识别、体现品牌定义的作用。品牌不仅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且能为消费者做“解析”, 体现产品的特征, 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销售量。例如: 提到白茶,大家的反应就是; 福鼎白茶;说到葡萄,马上就能想到福安葡等,这就是品牌效应,是经过原始的积累, 从而被市场和消费者认可和牢记,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 提升品牌农产品品牌提升主要依靠质量的提高, 以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近年来市场上盛行的绿色有机农产品, 则需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和引导, 联系企业并带动农户发展绿色农业和研发新型特色农产品, 推广和使用先进生产技术, 使用绿色有机肥和绿色环保的灭虫技术, 避免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制品, 从而保护好土地、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另外, 还可在口味、外观等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 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同时,农产品品牌的宣传也是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要选择符合企业形象与经济的传播方式,如广告投放、农展会和电商网络平台等,均可以扩大宣传面和公众影响力。特别是对于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的厂商和农户,则要求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销售服务质量, 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建立诚信,从而提高农产品销售量和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3、保护品牌为了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政府及相关部门需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查,从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到消费,需要层层把关。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制定和执行农产品市场准入等规章制度, 防止假冒伪劣农产品在市场上流通和破坏市场运行秩序的行为。同时,我们应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大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落实有关保护措施,加大品牌保护力度,要提高企业和农户对申请专利的法律意识, 保护知识产权。 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损害他人利益的不法行为,从而达到保护品牌, 保证农产品市场正常运行的目的。
近年来,我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B体育官网,深入学习贯彻习总给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回信的重要精神,结合区域特色,加快发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强化农业品牌建设。针对建议中提到的内容,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品牌农业工作机制,做好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制定并印发《宁德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宁德市品牌农业及“三品一标”工作要点的通知》(宁农局办〔2021〕12号),围绕“三品一标”发展和“品牌农业”建设两条主线,立足新发展阶段,按照“提质量、稳增长、降风险、拓市场、铸精品”的思路,全力推进我市“三品一标”和品牌农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市“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总数达430个,产地面积79.3万亩,“桐江鲈鱼”、“福鼎白茶”入选地理标志农产品中欧互认保护清单,“寿宁高山茶”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福鼎白茶”今年有望入选全国第三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二是继续实施“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轨战略,打造“0593宁德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经县、市两级农业农村、林业、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申报条件推选、审查,并经公示后,推选出了30家“0593宁德号”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第一批许可使用单位,产品涵盖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畜禽产品、中药材、水产品、林竹制品及花卉等我市优势农产品,并出台了《宁德市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管理办法(暂行)》。三是积极开展品牌价值评价工作,鼓励有潜力的主体参与“福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福建名牌农产品”的评选认定。“福安巨峰葡萄”品牌价值评估为26.34亿元;“福鼎白茶”品牌价值评估为52.15亿元;2017至2020年度全市9个农产品品牌、12家企业分别上榜福建省十大区域公用品牌和福建名牌农产品,其中2020年度全市五个农产品品牌入选福建省著名农业品牌,入选农业类产品数位居全省第一。“福鼎白茶”荣登“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第五位,是我省唯一上榜前十强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同时还被评为最具品牌发展力的三大品牌。四是积极开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申请。福安芙蓉李、福安葡萄、穆阳水蜜桃、福安特晚熟龙眼、屏南高山花菜、周宁高山晚熟葡萄、屏南李、福安杨梅8个名特优水果列入2020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福鼎黄栀子列入2021年度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克服疫情影响,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扎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一是队伍建设,健全监管队伍,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村级协管员制度,建立网格化监管体系,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打通监管服务“最后一公里”。市农业农村局、海洋渔业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村级协管员制度的通知》(宁农〔2020〕81号)对建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工作进行布置。二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利剑”行动。针对农产品种植、养殖过程中质量安全管控不规范、违法使用禁用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利剑”行动,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链条式质量安全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三是强化风险预警排查,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建立多层次抽样监测格局,2020年我市共完成2068批次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及风险监测工作;完成农、兽残快检8.57万批次,瘦肉精检测3万批次。四是强化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与产地准出相衔接的机制。通过实行食用农产品“一品一码”与合格证并行制度,使本地产食用农产品生产可记录,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安全有保障。截止至2020年12月,全市共2767家生产主体纳入追溯平台。
加强政策扶持,努力营造良好的品牌发展环境。一是加强政府引导,引导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开展2021年全市农业品牌情况摸底调查,全面掌握我市农业品牌建设现状,为我市著名农业品牌培育提供依据,针对性地打造农业著名品牌。鼓励和支持各县(市、区)农业局在落实各级政策的基础上,出台相关品牌扶持政策,福安市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作为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21年出台《福安市进一步促进“坦洋工夫”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试行)》提出建设坦洋工夫核心区、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强化茶产业绿色发展、突出培育红茶品牌等十条有力措施,对符合文件要求的各类企业提供资金补助和奖励,支持企业积极申报产品质量认证,对通过有机食品、ISO等认证的每个认证奖励5万元,绿色食品每个奖励2万元。二是充分利用我市特殊的生态优势,发挥龙头企业和“0593宁德号”区域公用品牌的带动作用,继续做大做强“宁德大黄鱼”、“福鼎白茶”、“福安巨峰葡萄”、“古田银耳”、“柘荣太子参”等公用品牌。2020年,宁德市获省级品牌农业专项补助资金351万元,补助金额居全省首位。其中福建省天湖茶业有限公司、福建天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大宝峰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各获得福建名牌农产品奖励30万元和高速路牌广告宣传补助50万元;全市 “三品一标”认证补助费总计81万元,其中蕉城区、福鼎市“三品一标”有效新增数居全省前两位,分别获得奖励资金30、20万元。
采取多种宣传措施,全方位开展品牌营销。一是突出“清新福建、绿色农业”主题,组织开展农产品区域品牌系列宣传,每年在全市范围内举办“绿色食品宣传月”活动,通过发放资料、接受咨询和采访等方式宣传绿色食品理念内涵、标志形象和科普知识。二是每年组织企业参加“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有机食品博览会”、“地标农产品专展”等展会,充分展示企业发展成果,努力营造“品牌引导消费、市场推动生产”的良好局面。三是充分利用当地广播、电视、广告路牌等传统媒体,在重要时段、重要位置安排品牌公益宣传,福鼎白茶、坦洋工夫、福安葡萄产业的宣传片已在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公共频道和东南卫视播出;切实做好每年的高速广告品牌宣传,福建新味食品有限公司、福建鼎白茶业有限公司的高速公路广告牌已完成合同签约和版面设计和路牌路面设置工作,2020年底完成项目验收;“寿宁高山茶”、“古田银耳”入选中央电视台“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项目,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的八个频道滚动播出,以品牌传播撬动地方产业发展。四是通过新媒体和新模式宣传产销,2020年牵头宁德市商务局、宁德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宁德分公司开展以“信息惠农,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特色农产品直播及线上常态化销售活动,首场直播带货在福鼎市启动。五是鼓励企业不断创新产销模式,在主销区城市开展各种形式的推介会,与各大媒体合作,扩大品牌宣传力度和影响力,不断做大做强我市农产品品牌。六是在今日头条开辟专栏宣传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福建名牌农产品企业,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七是重点依托宁德市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搭建电商平台,发力媒体矩阵宣传推广,通过线上“商城+直播”,线下“体验店+展会”等形式,举办了“0593宁德号”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展及其巡展、局长带货直播、直播年货节、品牌消费展等12场次,先后开设“0593宁德号”品牌体验店5家、授权店7家,累计实现直接销售额706万元,有效提升了“0593宁德号”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之下,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农业品牌发展产业链逐渐成熟,但区域品牌整合力和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下一步,我市各级部门将继续发挥职能作用,从政策引导、基地建设、资金扶持、宣传营销等多方面加大农业品牌建设扶持力度,指导农业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品牌附加值,进一步促进我市农业品牌发展壮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您的意见和建议对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开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及农业品牌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关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建议》(第1033号)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经认真研究对照,现结合我局职能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在市委市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截止2020年底,全市有效注册商标59754件,增长率居全省第二位,驰名商标46件,居全省设区市第四位;曾被认定为著名商标249件、宁德市知名商标622件,福建省名牌产品92件。52022件普通商标中,农业类商标14059件。其中以茶叶为主要的农产品品牌截止2020年底,全市茶叶类驰名商标9件,分别是福安的坦洋工夫、新坦洋、福鼎的福鼎白茶、六妙、品品香、绿雪芽、宁德的大翔、天山绿茶、周宁的仙洋洋,茶叶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1件,有福鼎大白茶、福鼎白毫银针、福鼎白琳工夫、坦洋工夫、福鼎白茶、天山绿茶、官司云雾茶、寿宁高山乌龙茶、霞浦元宵茶、蕉城天山红、周宁高山云雾茶、古田红茶等21件,曾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56件、宁德市知名商标95件。目前,全市已有10家茶企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福安、福鼎市入选“全国十大产茶县(市)”、被授予“中国茶叶之乡”;蕉城区被授予“全国重点产茶县(市)”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4件,居全省第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驰名商标8件,居全国设区市前列。84件证明商标涉及39个农产品品种,48个地理标志商标协会组织,地理标志商标产品基本覆盖全市水产、茶叶、食用菌等一系列重点农业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惠及人口近30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89%。地理标志商标产品已经成为全市农要收入来源,为我市农村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应有的作用。
标准是质量的基础,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和条件,起着基石作用。从2010年开始,我局先后在全市建立福鼎白茶、古田银耳、柘荣太子参、蕉城大黄鱼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3项,让我市最具特色的“看家”农产品从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科学成果中受益,借力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现农产品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先后有穆阳水蜜桃、黄天马蹄笋、周宁高山茶等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9项在全市成功建设,建立起了具体闽东特色的农业示范区产业群,构筑了特色农业产品标准化体系,对挖掘我市传统农业产品,提升品质、提高知名度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肯定,也得到农民的欢迎。2020年我市通过验收有省级第八批次和第九批次农业标准化项目有7个,如苏阳梅种植标准化示范区、海参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及第九批农业标准化项目、白茶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省级黄栀子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省级(富锌)脐橙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等,这些项目的建设和有序推进,将对我市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壮大起强有力推动作用。
一是立足特色农产品,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我市环境得天独厚,依山傍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有适宜的水文气候,海拔差异大,土壤品质优良,农产品资源丰富。我们要继续推行商标“三书”(商标注册建议书、商标策略提示书、商标法律告知书)等制度,多措并举,引导市场主体及时申请商标注册,做到“商品未出,商标先注”打牢商标基础,提升商标总量;指导申请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做到“商品出口,商标先行”扩大保护范围,布局海外市场。要借助已正式签署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契机,指导我市更多有出口优势的特色农产品积极参与国际互认和交流合作,推动我市特色产业产品运用国际规则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二是立足农业产业,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我市山海兼备,产品具有浓厚的宁德特有的味道、特有的元素和人文特色,着力培育打造的“0593宁德号”这个区域公用品牌代表我市优质农产品品质,“0593宁德号”从商标设计到打造,都具有我市鲜明的特色,彰显了“宁静致远,德行天下”的丰富内涵。不管在产品选择上,还是在品牌打造上都要体现宁德这个特点和特色。为加快区域公用品牌使用工作,进一步加强宁德市区域公用品牌规范化建设,明晰区域公用品牌管理规则,构建起品牌标准体系,把好准入企业“产品关”和“质量关”,我局牵头制订了《宁德市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管理办法》,宁德市公用品牌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德市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管理办法的通知》正式发布实施。我们将严把产品质量关、负起监管责任,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准入条件和申报程序,把好许可使用关,做大做强 “0593宁德号”。
三是加大农产品“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力度。开展全市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摸底,建立应当纳入福建省食品安全“一品一码”追溯管理系统的农产品生产企业、批发及批发兼零售经营单位监管档案。组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开展“一品一码”信息追溯管理教育培训,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守法经营、合规经营意识和信息录入工作能力。开展农产品“一品一码”信息追溯管理专项抽查,将农产品“一品一码”信息追溯管理纳入年度食品安全评价考核。
四是加大流通环节农产品监督检查力度。督促销售者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规范标签标识,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厉查处茶叶产品非法添加和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假冒伪劣、虚假宣传、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与此同时,开展农制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力度。目前已安排开展茶叶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抽检,计划抽检150批次,进一步加大对我市茶叶质量安全的监管。
打造以宁德市标准化协会为主要平台,发挥以设于我市的全国标准委员会工作组、相关协会、学会、商会、联合会为主体的中介及专业机构作用,构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中介及专业机构的纽带和平台,致力服务于我市农产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构建全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立起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共享农产品标准化的红利,提升我市农产品标准化话语权。
再次感谢各位代表对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关心,恳请继续给予关注和支持,并提出宝贵意见建议,以便我们更好的改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