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发展历程及行业现状
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发展历程及行业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发展迅速、变化巨大,彻底改变了统购统销、统购包销的政策,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流通渠道也由过去的单一变为多元,形成多渠道的流通体系和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
1953年起,农产品出现供需紧张,为了控制局面、保障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开始实行统购统销的流通体系。1957年后,农产品基本都由国营商业独家收购。1961年提出三种收购政策,第一类物资(粮食、食油、棉花)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第二类物资(其他重要农产品)实行合同派购政策;第三类物资(统购派购以外的农副产品)实行议价政策。这一时期基本采用农产品计划供应的方式,否定其商品交换的性质,基本上不存在随行就市的自由交易。
这是我国由计划调节向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过渡时期,农产品流通体制开始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逐步减少统购统销和限售的品种和数量。1984年底,属于统购派购的农产品由过去的180多种减少到只剩38种,统购派购的范围大幅缩小。除了棉花,其他农产品在完成政府收购任务后,根据市场供求实行议购议销。在过渡时期,由于政策放宽,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剩余农产品大量出现。农村集贸市场和传统农副产品市场得到恢复和发展,成交金额迅速增长。
该阶段废除了传统的统购统销制度,逐步建立起市场调节机制,合同定购与市场收购两种交易方式并存。1985-1991年,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开始实行双轨制,市场化改革大大加快。1992-1993年,农产品购销走出双轨制,进入全面市场化的阶段。但在1994-1997年,由于粮食供需缺口的扩大引发粮价大幅上升,为保持社会稳定,农产品流通又回归双轨制,国家再度强化对市场的介入。
这一时期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在粮食领域,粮食以外的各类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改革进程都得到了持续的推进,并逐渐形成较稳定的市场化流通秩序。随着市场机制的成熟,国营商业公司和供销合作社逐渐退出零售终端,农贸市场兴起,至今依然是我国居民采购生鲜产品的主要渠道。
一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渠道。大部分农产品经由批发市场分销,农产品批发市场仍然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枢纽和核心。
二是以企业或合作社为主体的农超对接和产地直销流通渠道。预估该渠道承担了全国20%以上的农产品流通量。
三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农产品电商渠道。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农产品电商交易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
总的来看,伴随着我国各项农产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我国农产品流通更加高效,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交通基础设施是农产品流通发展的基石,没有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就不会有农产品的大量流通。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国家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也逐年加大,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多位一体的网状布局。截至2019年末,中国铁路营运里程已达13.9万公里,高铁通车里程己达3.5万公里。铁路具有成本低、运输量大、连续性高等特点。
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501.2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同时,航空运输与水路运输的基础设施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伴随着交通设施的日趋完善,农产品运输的交通基础设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运输效率提升。
仓储基础设施是农产品流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农产品保鲜设施上看,2019年全国冷库总库容量超过6052.5万吨,专用冷藏运输车辆21.47万辆,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一个农产品仓储保鲜网络,但缺口依然巨大,近年来投资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是农产品流通的核心和枢纽,它的附属基础设施对农产品向销地流通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其附属的基础设施虽然在快速建设,但是仍然是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一块短板。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水平也在逐渐提升。具体而言,相关的技术有:
这一方面让农产品供求、价格信息更加透明,另外一方面与互联网相衔接更多的新式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正逐渐得到普及,农产品采购、销售、营销等依托于互联网平台都取得了比原本纸质平台更好的宣传效果;
HACCP认证、GMP认证等相关先进技术与管理手段被研发并应用到了农产品加工、包装、储存、运输、保鲜、配送等物流环节中;
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在信息服务以及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突出表现在:硬件设施上,利用计算机及现代通讯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产品流通信息化程度,电子化、微机化、网络化趋势明显。相关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
我国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呈现出向优势产区集中的态势。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的数据,当前我国有八成的农产品从本省销往外省,同时消费者对农产品消费更加注重品质,部分国际上的优质农产品通过进口渠道进入我国,农产品流通范围日趋扩大。
由于城镇化带来的人口集中和消费集中,对鲜活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巨大。高速公路网的延伸和“绿色通道”政策的实施,使得农产品全国大市场、大流通成为现实。
目前,全国逐步打通了南蔬北运、北蔬南运、西果东运、南果北运等大型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这些渠道在活跃国民经济,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冷链物流设施的逐渐普及和应用,使得肉类和水产品的远途运输规模逐渐扩张B体育官方下载入口。农产品面向全国市场进行生产和销售,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消费需求。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农产品流通主体组织化水平也在不断上升。从农产品批发市场上看,其集团化趋势非常明显。目前,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有限公司、雨润集团、哈达集团(寿光市场)等在全国多处投资农产品市场,集团化趋势非常明显。
除农产品批发市场外,农产品流通体制中其余主体也在逐渐壮大,组织化水平有所上升。据初步统计,全国亿元及以上的农产品综合市场有648个,此部分市场实力强,购销渠道稳定,抗风险能力强,并逐步走向公司化经营,已成为农产品流通主体的核心骨干力量。
具体包括:自产农产品进入加工、流通领域免征营业税;不断降低农产品增值税税率,允许收购农产品扣抵进项税额;农产品流通环节减税范围也不断扩大;涉农企业所得税优惠惠及产供销各个环节;农产品交易市场在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方面给予优惠。
近年来,国家将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农资金的一定比例,投入到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同时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给予建设及科研支持;
随着我国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的政策支持、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对营造更加完善的农产品流通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产品流通有80%以上均经由农批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量占农产品流通总量70%,农批市场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仍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