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丨太仓双凤:“禾夏青年”逐梦“禾下”新征程
传真丨太仓双凤:“禾夏青年”逐梦“禾下”新征程“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我们要时刻牢记袁隆平先生的崇高理想,学习袁老的高尚品格,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做新时代‘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Bsports体育、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双凤镇庆丰村,“禾夏青年”学习社的成员们热火朝天地讨论着。
之所以取名“禾夏青年”,是因为庆丰村是双凤镇的传统农业村,拥有6000多亩高标准农田,是太仓市规模最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就是如此大规模的农田,却一度面临“谁来种、怎么种、如何管”的难题。2013年,太仓在全国首创性地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培养农业委培生,探索一条培育农业专业人才的新路。2016年,第一批委培生走出校园,开始了田间地头“野蛮生长”的历练之路。96年的施佳豪就是其中一员。
作为土生土长的庆丰人,施佳豪从小看着爷爷在田间忙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儿时的他总跟在爷爷身后捡稻穗。直到爷爷年纪大了,父亲也不再务农,学堂里的他却时常怀念泥土的气息和稻穗的味道。他于是决定成为一名农业委培生,回归家乡,用科学知识和本领助力现代农业发展。2020年,在田间历练成长后的他经过选拔,成为双凤镇凤湖农机服务队的一员,加入了这个集农机管理、农机维修、田间管理于一体的新兴职业农民队伍。
和他一起入选的,还有同为双凤人的黄成,不同的是,从小与“新湖番茄”为伴的黄成对稻田很是陌生。面对全村6000多亩稻田的生产压力,朴实沉稳的他只能努力学习,白天苦练农机操控技术,晚上自学理论,在一次次失败与探索中成长,练就了如今科技种田的“十八般武艺”,和队里其他农业委培生一起管理着数千亩农田,负责育秧、播种、植保、收割等水稻生产环节的全过程。2023年秋收季节,黄成负责的庆丰村200亩水稻高产实验田实测产量达到了每亩748.26kg,对比一般田块增产超出每亩100kg。2021年黄成被评为太仓市“十佳”新型职业农民,2022年被评为太仓市劳动模范。今天,当年那个开上农机手足无措的小伙子成了“传帮带”的老师傅,为全镇培养年轻的职业农机手,也因此成为了有口皆碑的双凤镇青年“榜YOUNG带头人”。
2021年,为进一步深化青年学习社建设,努力打造高质量、有特色、强引领的载体平台,双凤镇着力打造一批“标准化、特色化、分众化、平台化、规模化”的青年学习社。作为庆丰村团干部,黄成组织动员凤湖农机队在内的15名团员青年,带头组建“禾夏青年”学习社,他们中既有双凤镇“福地红音”讲习团的青年讲师,也有武装力量骨干的青年退伍军人,有便民服务窗口的办事员,也有环境整治、拆违一线的“攻坚队员”。结合生产,他们把理论学习课堂搬到碾米车间、稻谷晒场;结合生活,他们把理论宣讲阵地搬到宅前屋后、农家院落;结合工作,他们把实操“比武战场”搬到田间地头、农忙一线……为了提高农业生产质效,他们钻研无人机、大数据等“新农具”,努力打造“慧种地”无人农场。为了做优“土特产”文章,他们自主注册了“禾夏”品牌商标,成立了“好丰味”网上微店,不断拓宽优质农产品销售市场。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一批理论宣讲员从田野中走出,成为太仓市“娄城飞燕”宣讲团的成员,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一批农业委培生成了专家认证的“田博士”、网友喜爱的“新主播”,在农业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曾经的窗口办事员也在“知、解民忧”中一步步成长,扛起了更重的责任担当,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新提升。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这群“禾夏青年”只是双凤青年的一个缩影。在双凤的广袤大地上,还有无数青年和他们一样,以袁隆平先生为榜样,以“服务人民,奉献祖国”为目标,扎根“三农”,矢志奋斗,让“禾下乘凉梦”薪火相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