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媒体报道
你的位置: B体育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贵港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贵港市政协五届六次会议第20210072号提案的答复

2024-03-01 14:51:10

  贵港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贵港市政协五届六次会议第20210072号提案的答复一直以来,我市都在大力推进全市土地预流转工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强对土地流转手续及合同的管理工作,为流转双方提供流转信息、自治区合同示范文本,采取措施保证流转土地用于农业生产,禁止擅自改变土地农业用途行为,促进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56.98万亩,占二轮延包面积的20.9%,其中水田33.49万亩,占土地流转总数的58.8%,旱地23.49万亩,占土地流转总数的41.2%;转包面积2.8万亩,占土地流转总数的4.9%,出租面积49.32万亩,占土地流转总数的86.6%,入股面积1.93万亩,占土地流转总数的3.4%,转让面积0.16万亩,占土地流转总数的0.3%,其他方式流转面积(互换、代耕等)2.75万亩,占土地流转总数的4.8%。

  目前,我市5个县市区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并已正常开展业务,运行情况良好,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的权能,实现了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其中,覃塘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覃塘区村集体经济孵化器)于2018年5月建成使用,是广西首个县级村集体经济孵化器,目前已有240宗交易项目正式上线宗,成交金额1.73亿元,成功流转2.37万亩。2020年12月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权证抵押3宗,涉及金额7万元。

  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作为加快推动土地流转工作主要方式,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植和扶持力度,充分调动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种植大户参与土地流转积极性,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0家,全市已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6404家,累计家庭农场2113家,培育市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258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8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促进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生产,带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除农户之间的分散流转外,越来越多的合作经济组织和家庭农场参与土地流转。目前全市向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营组织和家庭农场流转的土地达37.79万亩,占整个流转面积的68.7%,其中流向农业龙头企业的耕地面积4.39万亩,流向合作经营组织的耕地面积27.11万亩,流向家庭农场的耕地面积6.29万亩。

  为了解决土地流转价格虚高和土地细碎“插花”问题,我市创新土地流转模式,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可持续发展,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经济的发展能力。目前,全市已有468个村进行“土地预流转”,预流转土地面积17.91万亩,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收取服务费超360万元。

  我市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土地流转手续及合同的管理工作,开展法律和政策现场咨询,为流转双方提供流转信息、合同范本;进行土地流转评估,协调流转双方利益关系;办理变更登记和备案,建档归档,为农村土地的顺畅流转奠定基础,让农民放心地流转土地。

  通过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创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动态化监测实现常态化管理,不断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参与土地流转行动中来,切实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农业现代化、规模化、智慧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如2016年以来,樟木镇通过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先后在元金村等8个村成立村集体农地服务公司,借助土地确权对本村土地实行统一流转,负责制作“土地身份证”进行招商,商谈 租金、租期,签订外租协议,协助投资方给农户发放租金;平南县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推行以土地入股经营,实现农民变股东,以改促变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平南县建成集体经济项目带动的产业扶贫基地167个,涉及流转或入股的土地面积2.1万亩,覆盖79个贫困村和170个非贫困村,实现了资金变股金,开拓了增收新路径。平南县大鹏镇景华村依法以村集体17500亩山地入股参与北帝山森林生态文化旅游核心示范区建设,每年获得门票收入5%的分红,全村2300个村民变股东,2019年村集体获得分红20多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当地群众860人就业。平南县丹竹镇罗岑村利用集体岭地180亩,流转农民岭地870亩共1050亩入股雷公山旅游项目,占份额8%,除每年正常租金收入外,预计正常运营后,每年分红收入12万元以上。

  农业品牌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现代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是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市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打赢脱贫攻坚战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2018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农业品牌打造的工作要求,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正确引导下,我市努力打造全国竞争力强农产品高端品牌,提升我市农业品牌核心竞争力。

  1.做好农产品“三品一标”培育工作。坚持推行农产品品牌,抓好健康品牌认证。坚持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为推手、以“三品一标”认证为抓手,突出无公害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扶持品牌推动监管。截至目前,我市共有有效期内的“三品一标”农产品共178个,无公害农产品131个,绿色食品34个,有机食品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2个,其中,平南石峡龙眼、桂平西山茶、覃塘莲藕、桂平黄沙鳖纳入地理标志保护工程。“三品一标”农产品产地面积高达74.22万亩,年产量超过51.80万吨。

  2.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管控。2020年,我们协助国家、自治区开展,以及市本级自行开展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平南石峡龙眼、桂平西山茶、覃塘莲藕、桂平黄沙鳖、畜牧业无公害农产品等“三品一标”农产品检测23批次,全年“三品一标”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做到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及时防控。组织“三品一标”企业参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培训,深入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企业现场指导使用追溯系统录入产地、产品、生产记录等信息,推动全市125家“三品一标”农产品的相关生产经营主体及产品全部纳入国家追溯平台,实现“一证一码一批产品”。

  3.出台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使用章程。以平南石硖龙眼为试点,逐步推广“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双标识的品质提升模式。采取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模式,指导设立了由部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组成的协调机构,制定了《平南石硖龙眼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管理规则》、《平南石硖龙眼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经营、统一监管”的“五统一”绿色和地理标志产品管理办法,加强对地理标志的使用管理、产品生产流程、产品质量包装等进行全方位规范,促使平南石硖龙眼在符合地理标志生产技术规程的同时也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2019年至今,平南石硖龙眼共发展出绿色生产基地19个,绿色平南石硖龙眼产品21个,认证面积17.82万亩,年产量8.02万吨,占平南石硖龙眼总面积的74.06%,占总产量的75.03%。通过“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强强结合”方式,进一步提升平南石硖龙眼的内在品质和品牌形象。

  4.围绕本地特色产业优势,培育农业品牌方阵。目前,我市共打造了1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7个“广西好嘢”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桂字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涵盖了桂平西山茶、覃塘毛尖、平南石硖龙眼、东津细米、金田淮山、桂平黄沙鳖等多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企业品牌;2个农产品品牌,除港北区外B体育,基本实现了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一个广西好嘢”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自主品牌+农业产品品牌的品牌运营体系基本形成。

  通过结合当地实际,我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引导各县市区探索当地特色产业,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改、农业农村、林业部门联合印发《贵港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2018-2022年)》,对全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目前,我市已成功创建了平南石硖龙眼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桂平金田淮山自治区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通过标准规划、加大投入、培训指导、科技支撑、市场引领、三产融合、扩大宣传等方式,龙头企业主导和带动,农户积极配合,建立了一个农户生产、企业经营管理的农企合作运营体系,进一步扩大了平南石硖龙眼、金田淮山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完善了特优区内道路、生产用地等相关设施的配套功能,增强了特色农产品规范化管理力度,大大提高特优区内产业效益。

  我市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的策划、营销与宣传,通过注重典型带动,推广先进经验,扩大社会影响,为农业品牌打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包括品牌策划、制度制定、品牌营销、媒体宣传、产销对接等内容。如自2018年以来,平南县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平南)富硒石硖龙眼节;2018年以来,我市在中央电视台1套、17套频道投放了石硖龙眼、富硒水稻、富硒茶等特色产业宣传广告。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宣传影响力。如2020年,我市邀请《源味中国》纪录片摄制组到港南区拍摄农产品地理标志题材纪录片,此次纪录片以中国优质珍稀的水果型甘蔗-木格白玉蔗为主题。

  我市致力于推动农业产业化、机械化、持续化发展,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一线,服务基层,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引导生产农户、合作社、企业积极探索产业持续性发展的方式方法,从而实现我市特色产业健康、绿色发展。包括:

  先进技术推广应用,通过不定期举办系列农业生产培训、积极到区内外学习先进经验等方式,传授先进产业发展经验,推广应用;做好优质稻探索,荔枝龙眼品改等工作;加强企业服务,我市组织力企业服务工作专班,不定期到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生产需求协调解决企业生产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我市高度重视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的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于保供给、减损耗、降成本、强产业、惠民生,以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贫困地区为重点,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围绕产地市场开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进一步降低农产品损耗和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主要包括:

  我局制定了《2020年贵港市农产品销售及冷链端建设工作方案》、《2020年贵港市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对全市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做出指导性意见与政策支持。

  2020年,我市组织各县市区申报了农业农村部2020年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项目,重点在桂平市、平南县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贫困地区围绕水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建设19个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左右。鼓励项目县统筹利用相关资金开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鼓励贫困地区利用扶贫专项资金,整合涉农资金支持开展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在农产品产地市场统一规划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开展项目建设。目前,所有项目已全部投入使用。通过冷库建设,当地果蔬实现了错峰销售,产品销售价格提高了2-3倍,大大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

  2021年,我市积极组织平南县申报了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项目试点县项目,目前材料已递交至自治区;组织桂平、平南积极申报了2021年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项目24个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目前项目申报材料已递交至自治区,待审核通过后进入农业农村部新农直报系统进行申报。

  2020年,我市平南县获批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项目,与中国邮政合作,整县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各环节高效协同和产业化运营中的作用,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县级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实现优质特色农产品产销顺畅衔接、优质优价,供给能力和供应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农民就业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2021年,桂平市、平南县计划与顺丰集团全资子公司深圳市丰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广西好嘢顺丰丰农产地仓,农产品产地仓是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的简称,是根据销地仓的订单需求将农产品转变成商品的一个过程,是产业链与供应链有效衔接的过程,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设备设施,高效完成清洗、分选、分级、品控、包装、贴牌(品牌化)、装箱、保鲜、打单、分运等一系列流程。目前,项目正在洽谈中。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过程,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做好农业品牌培育、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产业联营机制制定等系列工作,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一是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二是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交易服务平台。三是大力推广覃塘区土地预流转经验做法。四是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加大土地整理开发,积极引导土地流转,推进全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区域品牌战略。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发展,以本地富硒资源开发作为主线,有机地整合农业特色资源,生态资源,自然资源,形成我市特色农产品核心竞争力。指导县市区继续挖掘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潜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做好农业品牌培育工作,完善现有农业品牌培育机制,加强品牌策划、营销与市场联结,提高产品有效生产。

  一是指导桂平市、平南县做好2020年广西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项目建设工作,争取项目验收通过,资金拨付到位;二是指导各县市区积极做好相关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项目建设申报工作,逐步完善我市农产品冷链保鲜项目建设。三是指导桂平市、平南县做好产品产地市场及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规划编制项目,目前,项目资金已经下达,确保在2021年10月前完成项目编制工作,充分发挥农产品产地市场带动作用和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延长农产品保鲜时间。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回顶部